早年日本本州與四國之間僅借由水路通行,因此兩岸的往來常受限於變幻無常的海象,直到昭和20年間發生「鶺鴒丸號」沉沒事件造成重大死傷之後,即著手進行興建跨海橋樑的計畫。

明石海峽是兵庫縣(神戶一帶)與淡路島隔海相望的一道峽灣,除了本州及四國間的往來,明石海峽也同樣是國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。明石海峽峽寬處約4公里,要建造距離如此長的橋樑、同時需要克服急速海流及兼顧往來船隻的航運高度,因此造橋的工法需選擇以耐震、架高、靈活的「懸索橋」來因應。
明石海峽大橋
歷時十年建造,於1998年3月完工的明石海峽大橋,全長3,911公尺,兩座主要橋墩跨距1,991公尺,使用的鋼材重約5萬噸,是目前世界上最長、最高、造價最昂貴的懸索吊橋,其建造其間,經歷1995年規模7.2級的阪神大地震,儘管離震央僅4公里距離,大橋結構仍安然無恙,只有南岸的橋墩輕微位移,使得大橋長度及跨距增加了約1公尺。
明石海峽大橋設計為六線車道,原計劃車道下層行駛鐡道列車,但技術結構問題以致最終未被採納,在大橋神戶舞子端設有大橋資料展覽室,雖然文獻資料僅以日文呈現,但從展示的圖片中依舊可看出興建此橋樑的浩大工程。
明石海峽大橋周邊設有人步行道及多處觀景台,遊客們可在此處觀賞明石海峽的風光以及大阪灣的景色,或是參加明石海橋的「Bridge World」見學活動,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這座世界最長吊橋的建造過程、造橋技術和歷史,最特別的是還能體驗平常只有修護人員可抵達距離海面300公尺的主塔,從最高處眺望360度美景。
明石海峽大橋明石海峽大橋
活動流程:
建橋技術說明~踏上明石海橋~進入修護人員專用通道~搭乘電梯至塔頂眺望海峽風景。於專用通道體驗空中散步時,可低頭俯瞰海上運行的船隻,天氣良好時還能在塔頂眺望阿倍野HARUKAS、關西機場和小豆島。
見學活動於每年4月1日~11月30日每週四~日和國定假期舉行,需於官方網站線上報名,大人費用為3000日圓、中學生為1500日圓。
明石海峽大橋見學活動
 

前往「橋の科学館」方式:
- JR神戶線「舞子駅」步行5分鐘。或
- 山陽電鐵「舞子公園駅」步行7分鐘。
自駕經明石海峽大橋:
若開車從神戶至淡路島,垂水交流道~淡路交流道間,一般轎車單程過路費為2,300日圓,平均每公里約203.54日圓,是一般高速公路的8倍。